對南京棲霞區政法委工作人員來說,今年可謂喜悲交加——喜的是,棲霞區終於脫掉了“江蘇省社會治安重點防控區”這一令人尷尬的帽子,公眾安全指數居全市第一;悲的是,和他們一道為“摘帽”打拼6年、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書記王志剛,永遠離去了。
  “他真是給累倒的!”9月1日,棲霞區舉行的一個小型座談會上,昔日同事深情追憶王志剛生前點滴,這位朴實的“帶頭大哥”,不怕事、肯做事、好“攬事”,總是沖在第一線。
  進了搶救室,工作電話仍響個不停
  “王書記嗎,上次那個案子處理得怎樣了?”
  “王書記進搶救室了!”
  “啊!?……”
  這一幕發生在7月13日晚8點多,鼓樓醫院急診室。由於心臟病突發,王志剛被送上了手術台,可妻子手中他外衣口袋里的手機響個不停,政法委副書記曹小勇掏出來接聽,區法院副院長趙青打來的。她怎麼也沒想到,一直自誇“身體杠杠”的王書記正在急救。幾個小時後,王志剛永遠離開了同事、家人和為之奮鬥的政法事業,終年52歲。
  “他是工作到最後一刻累倒下的!”區綜治辦副主任寧國信回憶道,王志剛上班總早到半小時,下班沒個正點,遇有大的執法行動簡直沒日沒夜,調處矛盾糾紛也是說走就走,從不拖泥帶水。仙林曾是黑車泛濫的重災區,2013年5月的一天夜裡,寧國信等人隨王志剛在經天路站查獲一輛黑車,車主突然從車座底抽出2尺多長的砍刀,“唰”地指向執法人員。王志剛迎面走上去:“有什麼難事跟我說,別採取過激行動。”對方猶豫片刻,緩下語氣說:“我乾這行也不容易啊。”王志剛堅定地說:“整治黑車是居民的強烈要求,你們的困難我們正想辦法解決。”最終,黑車司機放下砍刀,接受了處罰。整治黑車一個月,王志剛每天早上6點出門、夜裡12點回家,上初中的女兒以為他出差了。
  “我是區政法委副書記王志剛,有什麼難事跟我說!”這成為王志剛每次調處矛盾的“開場白”。解決矛盾靠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。去年大年廿九,仙林某樓盤欠薪,幾百名民工涌到區政府門口。王志剛一邊安撫民工,一邊找開發商協商。開發商通過法院預支工程款後,王志剛又開車趕到法院敦促執行,直到每位民工領到工資,他才趕回家忙年。
  棲霞區改製企業多、建築工地多、拆遷拆違量大,矛盾糾紛、群體事件多,王志剛總是沖在前面,每年處理各類突發事件200多起。“他總是這麼忙。我們兩家走得近,經常聚聚,有時飯吃得好好的,接了電話他就躥出去了。”和王志剛共過事的區編辦主任唐永慶說。
  落後“帽子”摘了,他卻永遠倒下了
  作為城郊地區、快速城市化地區,棲霞區維穩綜治壓力很大。直到2011年,棲霞區公共安全測評指數還只有87%(89%為及格線),被列為“江蘇省社會治安重點防控區”,這頂“帽子”壓在每位政法幹部心頭。
  “平安創建不是虛的,一件事處理不好,就埋下一個綜治隱患。”這話王志剛總掛在嘴邊。曹小勇回憶說,像勞動糾紛、社區矛盾、涉法案件,政法委本可以交辦相關部門和街道,可他總是牽頭組織、協調處理、一抓到底,後來大家對他的好“攬事”也就慢慢習慣了。
  遇到欠薪糾紛,他會把清欠辦、建設方、開發商、施工方召集來商量對策。丹陽人孫某犯合同詐騙罪判刑八個月、緩刑一年,應該回原籍矯正。王志剛考慮到他在邁皋橋上班,熱心安排他在居住地社區矯正,逐漸走上了正軌。
  2003年轉業到區勞動保障局、2008年擔任區政法委副書記,王志剛乾一行、鑽一行、精一行。在勞動保障局,他這個“門外漢”幫助鑽研出了農保登錄軟件。到了政法委,他對全區重點人頭、信訪戶瞭如指掌,一些纏訪戶早已結案,王志剛和他們當朋友相處,遞上一支煙,一聊老半天,老上訪戶尹某至今珍藏著王書記給他點煙的打火機。
  棲霞區百萬人口中40多萬是流動人口,警力比不足全市平均的一半。王志剛協調公檢法司,組建了平均年齡26.5歲、300人的特勤隊伍,裝備和素質在全市首屈一指,配合民警維護治安、處置突發事件。他還建立獎補基金,對保安協管隊伍“換血”,獎勵治安防控好的物業公司。“搞綜治,他很專業、很務實”,堯化街道副主任紀家紅說,王志剛得空就去小區巡訪,大門閘機有沒有裝,戴“紅袖章”巡邏的有多少,他清楚得很。
  在政法部門的努力下,棲霞區公共安全指數一年一個臺階,去年上升到94%,全市第一。“每一個百分點的上升,都要100%的努力,我們3年升了7個百分點,花了多少心血啊。”區信訪局副局長王應松說,現在棲霞區“摘帽”了,王書記卻倒下了。
  無數追憶透著一位黨員幹部的境界
  燕子磯街道有個名叫陳義湖的退伍軍人,因待遇問題多次上訪。在王志剛的勸導下,陳義湖辦起了家庭養殖場,兩人無話不談,成了好朋友。7月14日,陳義湖和另外5名曾經的老上訪戶趕到王志剛靈堂前,焚香祭拜,深鞠三躬。
  昔日戰友趕來送行,按老家規矩靈堂上磕了三個頭。王志剛1985年在老山前線因英勇善戰榮立三等功,退役後一直接濟一位犧牲戰友的父母。
  “把百姓當朋友來處,把群眾當親戚來走。”2007年春節,王志剛和同事們去八卦洲外沙村慰問,一位困難戶家裡一件值錢的家什也沒有,孩子趴在幾塊磚頭和一塊木板支成的桌子上寫字,他悄悄丟下了700元錢。燕子磯街道一勞教人員的孩子因戶口問題上不了學,找到王志剛,他二話沒說,當天趕到街道協商,幫孩子入學。
  工作上,王志剛是“情義大哥”;在家裡,他是頂梁柱。每天一早,他先開車送上班的妻子到地鐵站。父親生病住院,他每天中午趕去看護。一有點空,他會陪妻子買菜、在陽臺上侍弄花草。他總跟妻子誇耀老家丹陽的山水好,退休後就到農村養老。
  7月13日下午,王志剛坐在電腦前整理資料,突感背部一陣灼痛,就像誰在背後用火鉗燙了他一下,送醫診斷為“心臟主動脈夾層”,為過度操勞和精神重壓誘發。“回老家歇歇”的這個願望,他永遠無法實現了。本報記者 顧巍鐘  (原標題:把百姓當朋友處,把群眾當親戚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51neksv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